7月9日,国家常识产权局在京举办2020年第三季度例行资讯发布会,这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的发布会,集中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统计数据,并就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常识产权申请情况、常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进展、常识产权国际合作推进等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常识产权指标符合预期,常识产权事业发展保持平稳。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市场主体海外常识产权布局稳步发展,PCT国际专利申请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海外布局意识强
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0.7%;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同比增长36.0%……国家常识产权局资讯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在发布会上公布的两个数据凸显我国市场主体的海外常识产权布局意识不断增强。
胡文辉先容,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三种类型专利申请达到219.5万件。上半年,我国共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2.95万件,同比增长22.6%。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3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广东(1.09万件)、北京(0.38万件)、江苏(0.33万件)。
“今年上半年,我国商标申请量为428.4万件;商标注册量为262.9万件。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为2741.4万件。此外,上半年,我国共收到中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875件,同比增长36.0%。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为4.1万件。”胡文辉先容。
除了专利和商标的国际申请注册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同样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量达到5176件,同比增长78.2%;发证5262件,同比增长111.6%。此外,国家常识产权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22家,核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64件。截至2020年6月底,国家常识产权局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5个,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811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682件。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从我国上半年常识产权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市场主体国内申请持续恢复并向好,向外申请布局稳步较快推进。
国家常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先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常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并落实各项常识产权便利化救济措施,注重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当前,我国常识产权申请立足国内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态势向好,有利于支撑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质押融资增速快
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853亿元,同比增长45%。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何能实现逆势增长?
国家常识产权局常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先容:“疫情期间,国家常识产权局印发政策文件,引导地方积极出台相关应急性、针对性政策措施,组织地方全面摸排常识产权质押存量项目和融资需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加快政策兑现和登记办理,及时纾困助企。同时,国家常识产权局支撑地方构建和完善质押融资工作体系、打造融资标准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的常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创新常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以常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多方位推进常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优化登记服务是推进常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重要举措。疫情期间,国家常识产权局设立了专利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质押登记时间,共为1700余家防疫抗疫相关企业提供即刻办理等加急服务措施,有力支撑了企业快速融资。
“7月1日,李总理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支撑创新型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常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这为大家继续加强常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更好地支撑‘双创’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雷筱云表示,下一步,国家常识产权局将围绕打通阻碍常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难点堵点问题,会同相关部门,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推动常识产权质押融资迈上新台阶。
维权援助结成“网”
“要强化维权援助等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等。”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常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对加强常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维权援助工作是常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常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维权援助工作面临新的需求和形势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国家常识产权局常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先容,一方面,维权援助工作亟待加强体系化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维权援助中心、常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等机构在维权援助服务中的定位和服务重点,引导高校、行业协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展会、电商、海外维权等新的领域、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维权援助的需求迫切,需要重点加以部署。
为此,今年6月,国家常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常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引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了维权援助工作范围,强调推动构建横纵协调、点面结合、社会共治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常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全国“一张网”。
《意见》还强调,我国要完善中国常识产权维权援助线上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加强维权援助业务工作整合;要做好中小微企业维权援助工作,加强展会、电子商务等商贸流通领域维权援助,完善海外维权援助服务工作,联合高校、社会组织等探索社会共治维权援助模式。
国际合作促发展
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常识产权国际合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家常识产权局的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未因此而停滞,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等,稳妥开展对外交流。
胡文辉先容,在落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方面,我国以换文方式签署中国政府和世界常识产权组织加强“一带一路”常识产权合作协议的修订与延期补充协议。持续推进8个“一带一路”常识产权务实合作项目。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常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以及线上培训。
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深化小多边务实合作和双边合作;继续推动和参与多边事务及国际规则调整。比如,参加世界常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与大局局长系列电话会议,与各方就疫情期间相关政策、救济措施等进行探讨。
此外,我国还积极服务常识产权创新主体,持续关注各国和地区应对疫情对策,汇总发布美日欧及金砖国家等常识产权机构相关措施,供国内当事人参考。推动新冠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英文版上线,根据全球疫情发展情况,明确国家常识产权局相关救济措施适用于所有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来源:国知局)